中國玉雕工藝歷史悠久,隨著清朝的覆滅,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,這時的玉雕由于失去了廣大群眾,經營極其慘淡,只能勉強雕刻些花鳥以供出口。自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之后,中國玉雕行業得到了恢復,幾千年的技藝終見天日并得到發展。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來,玉雕技藝流派紛呈,形成“北派”、“揚派”、“海派”、“南派”四大派流。
北派
“北派”指的是北京、天津、遼寧一帶玉雕工藝大師。他們雕刻的題材大多以雕琢人物群像、立體圓雕花卉、神佛、仕女和薄胎工藝。
特點:莊重大方、古樸典雅的風格。在制作上量料取材,因材施藝,尤其擅長利用“俏色”。玉雕質地堅硬、晶瑩細膩、色彩絢麗、玲瓏剔透,注重造型,具有宮廷藝術的風格。
揚派
“揚派”即揚州地區玉雕所表現的獨特工藝。他們雕刻的題材大多以巨雕、山子雕特色。
特點:講究章法,工藝精湛,即精致又大氣,具有“空”“飄”“細”的特色?!翱铡奔丛煨涂侦`;“飄”為線條流暢;“細”則琢磨工細。
海派
“海派”為上海依托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和繁榮的經濟,匯聚了五湖四海來的玉雕大師。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合成一派。
特點:以器皿之精致、人物動物造型生動傳神為特點。雕琢細膩,造型嚴謹,莊重古雅。俗話說:“揚州的山子,蘇州的花鳥魚蟲,上海的爐瓶”。
南派
“南派”為廣州、四會、揭陽、福建等地為代表,因長期受到竹木牙雕工藝和東南亞國家藝術文化的影響,在鏤空雕,多層玉球復雜多變的雕琢技藝上很有特點。
特點:用料多以翡翠為主,獨樹一幟,造型豐滿,呼應傳神,工藝玲瓏。
當然了,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繁榮,在現在又慢慢的形成了一派:“南陽工”。在過去的歲月里,玉雕界提起“河南工”比較嗤之以鼻,因在過去“河南工”雖渾然大氣但不精致,雕工粗糙簡略,不太受人歡迎。隨著不斷的進步,“南陽派”出了很多的玉雕大師并走向了世界,也不斷壯大著其隊伍。
“各花入各眼”,“派別”的工藝并沒有高低上下之分,只有風格上的不同。玉石即緣,合眼為好!